青年说 | 黄宇曦:回望来路 砥砺奋进

2024-08-16 18:40
来源: 岳口法庭
浏览: 508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我进入天门法院工作已有一年,来到岳口法庭也已有九个月。回首看去,工作时间虽不长,但我感触颇多。

依然记得来到岳口法庭第一天的情景,一望无际的平原直路,一座现代化小镇忽然出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城市。没过多久,来到岳口法庭门口,法庭建在一座公园旁,公园里有造型别致的凉亭、有葫芦样式的鱼塘、有花有树,活脱脱一个中式小园林。走上法庭三楼,看着远处的田野,低头看见美丽的花园,犹如一幅画屏。每每工作之余,眺望远方,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惊,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意境。

法庭所在的小镇也让我倍感亲切,这里的人们,从黎明的晨练声到夜深人静时的谈笑,犹如小镇鲜活的脉搏,一刻未曾停止。而我,作为新到小镇的一份子,作为岳口法庭的一份子,想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岳口镇的脉搏注入新鲜血液。从第一次接待当事人的无所适从,到装订好一本卷宗的新鲜体验,再到调解好一宗案件的小小成就感……每一天,我都在法庭这个特殊的舞台上谱写着一篇篇成长的乐章。

这段时光里,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白”成长为法庭业务基本能独立操作。在法庭,我学习巩固了大量的法律专业知识,在下乡送达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在路上,可以看到无尽的田野,整齐的玉米,碧绿的小葱、茭白,还有为了生活忙碌的人们和世代流传的风俗习惯,共同构成了这独特的地理文化风情。我曾见过许多风景,但这种自然更加让我心动,远比景区的刻意更加深入人心。站在那里,吹过一阵风,风里的阳光和花香令人沉迷。

初来乍到,从小说到大的恩施方言与天门方言差异巨大,面对本地村民起诉时说的天门方言,有时候一句话我也只能听懂一半,记庭过程中遇到口音重的当事人,我也略感吃力。在庭长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已能听懂大部分天门方言,同时向同事学习天门方言,在接待当事人和送达过程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我的送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来到法庭工作九个月,我已经爱上了这里。

这里的工作是平淡的,罕有轰动一方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简易民事纠纷。

这里的工作是繁琐的,我们不仅要做书记员,做普法老师,还要做法律宣传员,一遍又一遍地向当事人讲解法律,分析利害。

这里的工作是忙碌的,赶集的村民常常九点、十点甚至更晚才能来到法庭办事,往往到了下班我们还会接着忙手头的事情,下村奔走亦是家常便饭。

法庭如其他基层单位一样,忙碌而不起眼,但法庭的工作是极其重要和不平凡的,因为就是这些看似平淡、繁琐的“小”纠纷,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关系到基层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双双对法律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睛,作为新时代法院干警,我们责任重大,因为我们要做的,是让那一双双眼睛看到人民法院在公平、正义的法治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黄宇曦,2000年6月出生,湖北利川人,2023年毕业于武汉工商学院法学专业,同年考入天门法院,现工作于岳口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