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卢市法庭认真落实本院201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探析难点、把握节点、创新支点,有效化解了送达难,新收42件民事案件,春节期间有38件得已送达,其中本院工作会议召开后3天内送达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20件,为下一步审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深入探析基层法庭送达窘境这一难点
正月初八,卢市法庭召开庭务会,大家建言献策。负责人王明生同志明确法庭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探索解决送达难问题,安排肖凡同志就如何化解送达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同时,法庭对需要送达法律文书的案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逐一分类造册,排期送达。
二、紧紧把握受送达人员返乡过年这一节点
卢市法庭辖区外出务工人员特别多,平时受送达人难找,部分案件不得已而赴外省送达或公告送达,影响了审判效率。法庭根据群众在春节期间有返乡过年的风俗习惯,抓住这一时机,牺牲了大部分节假日休息时间,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公示了全庭干警电话,组织专班进行送达。同时针对农家居民早出晚归的生活习惯,法庭打破8小时工作制,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送达,送达率明显提升。
三、不断创新送达方式这一支点
第一,协助送达。在立案时,要求原告写清案件当事人的住址、工作单位、家庭电话、单位电话、手机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等信息,以便送达人员联系,并告知其如果提供的地址不准确将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送达诉讼文书时,经查找仍无法送达的,告知原告,让其协助法院送达。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基层群众组织协助送达,发挥人民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在基层工作的优势,为送达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提高送达的质量和效率。第二,预约送达。通过电话、短信预约等送达方式,事先约定好当事人空余的时间进行送达,避免送达“扑空”现象。第三,回访送达。当被送达人为公民时,签收人不限于“同住成年家属”,送达范围扩大到并未与当事人同住但是关系密切的亲属,如父母、子女等;其他与被送达人有密切联系的单位或个人,如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亲戚、邻居、同事等也可以代为签收;当被送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除可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外,还可由该单位的其他职员签收。以上述方式送达后,法庭人员及时进行回访,确定送达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