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表率是无声的指引,是有形的标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干警:他们始终把为民初心刻在心里、落在实处,在案件审理中精益求精,用专业素养守护公平正义;他们勇于担当、敢挑重担,面对复杂疑难案件不退缩,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勇当先锋”的担当;他们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坚守与付出践行“司法为民”的誓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法院干警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作风形象,即日起,天门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提质赋能・表率引领”专栏,发布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希望全体干警向他们看齐,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力量,在素质提升路上锤炼硬功,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扎根审判一线 践行司法为民
——天门法院朱旭峰同志先进事迹
朱旭峰,天门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法官。
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与憧憬,自2004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金融学双学位)毕业,并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天门法院以来,朱旭峰便将根深深扎进了基层审判实践的沃土。她历经刑事、行政、民事、环境资源审判等多岗位的锻炼与洗礼,始终坚守在审判工作的最前沿,用忠诚与担当、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动人篇章,展现了政法队伍昂扬向上的新风正气。
一、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在实践磨砺中淬炼过硬本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一名法官的成长,都离不开在基层一线的扎实积累与艰苦磨砺。朱旭峰的法官之路,正是从刑事审判庭最基础的书记员和内勤岗位起步的。
初入法院,每天抱着厚厚的送达材料,往返于市检察院公诉科、市看守所、市公安局法制科之间,成了她的工作常态。面对繁琐的文书送达、细致的笔录记录、庞杂的卷宗整理、精确的报表报送,她没有一丝懈怠,更没有好高骛远。她深知,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正是熟悉司法程序、了解社情民意、锤炼意志品质、积累审判经验的最佳途径。
在文书送达中,她不再仅仅记忆刑事诉讼法的条文,而是在实践中生动地理解和运用诉讼程序,让冰冷的法条变得有温度、可操作。在大量的笔录记录中,她练就了从当事人看似杂乱无章、情绪化的陈述中,迅速捕捉案件关键信息和法律事实的“火眼金睛”。在大量卷宗的整理归类中,她广泛接触了各类刑事案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思路、证据审查要点以及矛盾调解的技巧。通过细心整理和报送各类报表,她不仅完成了数据统计任务,更留心观察着每年刑事案件数量、案由结构的变化趋势,特别是敏锐地注意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激增的苗头,这为她日后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埋下了伏笔。
朱旭峰在忙碌中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习惯。她不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是将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升华为理性的分析与研究。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撰写了《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共同犯罪人、共同致害人的赔偿问题》《论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等调研论文,这些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思考结晶,在省级研讨中获奖,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这段扎根基层的宝贵经历,如同树木向下深深扎根,广泛汲取养分,为朱旭峰日后成长为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信赖的优秀法官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诠释了“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长”的朴素哲理。
二、精研业务,担当尽责:在审判一线守护公平正义
走上审判岗位后,朱旭峰深知手中的法槌千钧之重。她始终秉持“案件无小事,公正司法是生命线”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审理错综复杂的民事纠纷,还是处理敏感重大的行政争议,她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从事民事审判的那些年里,她面对的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寻常纠纷,但这些“小案”背后,往往牵连着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考验着法官的智慧、耐心与情怀。
她审理过因在高压线下钓鱼不幸触电身亡的损害赔偿案,事故发生时,逝者留下的是年仅3岁的女儿和未满1岁的儿子;她处理过下班途中因飞来横祸——被崩断的货车牵引钩击伤头部导致严重脑损伤、生活无法自理的交通事故案,伤者当时年仅25岁,孩子刚满3岁;她调解过亲戚间因饮酒后驾车送人导致翻车死亡而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情与法的交织让案件处理异常艰难;她裁判过自称义务帮邻居赶猪却被猪拱伤的老太太提起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庭审中老人除了重复“被猪拱伤”外无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她还承办过因邻里精神病患者放火殃及自家房屋,受害方已多次诉讼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以及各类发回重审和上级法院指定审理的复杂案件……每一件案件,都是情、理、法的激烈碰撞,都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
朱旭峰深刻理解“案结事了人和”的重要性,她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中。她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各方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和情绪症结;她深谙法律,能够清晰地向当事人释明法理,分析利弊;她更怀揣温情,能够用真诚和耐心去弥合裂痕,化解积怨。她深知,一个成功的调解,胜过一份冰冷的判决,它能够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让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
每审理完一起案件,无论难易,她都会进行认真的复盘总结,反思庭审驾驭是否得当、法律适用是否精准、文书说理是否充分、矛盾化解是否彻底。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实践、反思、提升中,她的审判能力不断精进。每当她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母校“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常在耳边回响,身边那些年近花甲仍兢兢业业伏案工作的老法官们的身影更给她以榜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心,支撑着她在这条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三、锐意创新,服务大局:在时代变革中彰显担当作为
新时代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朱旭峰不仅具备扎实的传统审判能力,更拥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打破路径依赖,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审判工作新方法、新路径。
(一)智慧司法,应对疫情“大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的线下审判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堆积的案件和当事人焦急的期盼,朱旭峰没有等待观望,她主动创新审判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推行“云庭审”“云调解”等线上诉讼模式,让公平正义不因疫情而“隔离”,不因距离而“迟到”。
在审理江某与邓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时,矛盾的双方是甥舅关系,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亲情与债务交织,使得调解难度增大。疫情期间,她通过微信视频多次组织双方“隔空”对话,反复沟通,权衡利弊,最终促使这对甥舅达成了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考虑到原告江某已外出务工,她又灵活采用邮寄方式确认调解协议,并通过视频办理领款手续,成功化解了这起亲戚间的纠纷,维系了宝贵的亲情。
(二)多元解纷,深化诉源治理
朱旭峰深刻认识到,审判不仅是坐堂问案,更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她积极推动法庭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妇联等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构建多元解纷网络,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消除在萌芽状态。
她积极摸索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充分发挥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势。曾有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当地派出所调解未果,邀请法庭“支援”。接到电话后,她立即赶往派出所,详细了解案情,查阅事故认定书和伤者病历,核算出赔偿数额,并与民警共同制定调解方案。调解现场,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赔偿金额差距大,她果断采取“背对背”方式展开调解。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双方最终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申请司法确认。法庭依法快速审查后送达了裁定书,这起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得以圆满化解,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三)开拓进取,守护绿水青山
2021年6月,天门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这项重任落在了朱旭峰负责的综合审判庭。当时,庭内人手紧张,且天门辖区内典型的破坏环境资源大案要案较少。如何在这看似“平凡”的基础上,将环资审判做出特色、做出成效,成为摆在她面前的新课题。
她坚信“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开阔思路,主动“走出去”。她大胆地将庭审现场前移至张家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被告人住所地、案发地进行巡回审判,把生动的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在一起滥伐林木案的巡回审判中,她主动邀请渔薪镇委、镇政府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及各村委会干部等50余人旁听庭审,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不忘初心,司法为民:在平凡岗位上诠释忠诚本色
朱旭峰始终保持着“空杯心态”和“本领恐慌”的意识,从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在参加全省法院系统青年干警训练营后,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法官不能仅仅局限于就案办案,必须具备更宏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自觉将审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她努力践行“跳出案件看案件,跳出部门看部门,跳出法院看法院”的思维方式,打破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在从事行政审判工作时,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钻研行政诉讼和解机制,致力于推进行政争议的源头化解和实质性化解。如何某诉天门市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案、沈某诉市人社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王某诉市市场监管局工商登记案、张某诉横林镇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系列案等一系列案件,她都在立案、送达、审理等各个环节,敏锐捕捉争议焦点,多次组织协调,最终成功化解了多起“官民”纠纷,既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监督和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天门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力量。她将实践中的思考再次升华为理论成果,撰写的《行政诉讼中和解程序的研究》论文在全省法院行政审判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获奖,实现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她常以“清晨之问、静夜之思”自省,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勉履职,放下身子,担起责任。多年的法官生涯,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增加的是经验与荣誉,沉淀的是对法治事业更加深沉的热爱与忠诚。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朱旭峰先后荣获“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天门市“三八红旗手”“全市优秀政法干警”“办案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肯定,也集中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法官巾帼不让须眉的职业风采。难能可贵的是,在荣誉面前,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守着清正廉洁的底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法官的高尚品格。
漫漫二十余载司法路,从青涩的法律新人到成熟的审判骨干,朱旭峰的经历中有成长的喜悦,也有办案的艰辛;有化解纠纷后的慰藉,也有面对复杂案情时的深思。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构筑了她职业生涯最坚实的基石。如今,她再次回到刑事审判部门,肩负起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征程,朱旭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她将继续心怀对法治“星辰大海”的向往与追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根审判一线,践行司法为民,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门、法治天门矢志不渝地奋斗,继续在新时代的法治道路上,留下她坚定而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