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你好,我想咨询一点事情……”站在天门法院仙北法庭立案大厅窗口前的小伦轻言细语,真诚中带着拘谨,正在忙碌的书记员小张马上停下来询问详情。
原来,小伦刚刚大学毕业,出于信任将自己积攒的10000元现金出借给了同事欣欣偿还贷款。谁料,欣欣不久后就离职失去了联系。不知所措的小伦起初在网上咨询法律服务,得知将花费超本金一半的代理费,小伦直言“请不起”,有朋友建议他“到法庭问问”。
在了解小伦的遭遇后,书记员小张指导他填写要素式起诉状,又查看相关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你借的是现金,但没有借条和出借记录,诉讼风险较大。法庭这边会尽力寻找被告,你平时也要多留意对方的行踪,及时向我们反映。”小张反复叮嘱小伦。
近年来,仙北法庭受理的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此类案件常涉及熟人间的借贷,采取口头约定,没有签订借条,借款时间久远,出借人在诉讼中往往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加之部分借款人为逃避债务故意躲避法院送达,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更是为案件处理增加了难度。
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案金额虽小,却是老百姓内心最朴素、最强烈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如何有效维护这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庭长唐文和小张立即采取行动。
拨通小伦提供的电话,另一端是一位清脆的女声,但并不承认自己有欠款,甚至怀疑法官的身份,撂下一句“打错了”,就挂断了电话。唐文法官凭借多年办案的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嗅觉分析此人应该是适格的被告,但为了验证猜测还需要前往欣欣的住所地与派出所开展调查。
在派出所出具的户籍信息里,欣欣的情况与小伦陈述一致,可以确定是本案适格被告。在村干部的引路下,小张找到了欣欣的老家,只见大门紧锁。邻居告知,欣欣一家已多年不在村里居住。在司法实践里,此时如果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法院即可启用公告送达完成送达工作。但拿到村委会证明的小张心里却并不踏实:小伦这边证据不充分,欣欣若是不到庭应诉,此案的审理对双方均存在不利之处。最能厘清案件事实的还是那“最老的办法”——找到欣欣。但人在哪里呢?
柳暗花明,小张接到了小伦的来电,小伦说通过某外卖平台的收货地址找到了欣欣在武汉的住所。当晚,唐文和小张便驱车前往武汉。
欣欣一家人对法庭干警的突然到访深感震惊。在唐文深入细致的释法说理下,欣欣承认了借款事实,表示自己对小伦有亏欠,会尽快还钱。唐文趁热打铁,建议欣欣在法院签署调解协议,欣欣表示同意,但不想面对小伦。唐文便提出让二人在线上进行调解。
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小伦和欣欣签署了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一周后,欣欣将刚到手的工资转账给了小伦,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了自己对小伦的承诺。小伦看到手机里的10000元,如释重负。
万元借款归还的背后,体现小伦对法庭的信任之心,也有欣欣的内疚之心,更是饱含法庭干警的真诚为民之心。三颗心,因这场跨城奔波调解紧紧相连,绽放出绚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