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人民法院仙北人民法庭2011年成立于天门工业园,地处天门、仙桃、汉川三市交界处,案件管辖多祥镇、麻洋镇、天门沉湖生态农业示范管理局,辖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共有46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人口近20万人,企业160余家。仙北法庭现有正式干警5人(均为中共党员),法庭年均结案300余件。仙北法庭先后荣获“天门市政法工作优胜单位”“ 天门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优秀集体”,并于2021年被评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仙北法庭紧扣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功能定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增强司法服务能力,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仙北法庭始终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政治教育,引导干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升党员干警的思想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压实政治责任,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干警学习党章党规、重温入党誓词,每季度举行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
落实为民解忧,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等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坚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辖区企业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仙北法庭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积极开展亲商安商服务活动。三年来,共审理涉企案件287件,占总收案数的34%,其中调解、撤诉169件,调撤率58.88%。
坚持调解优先,努力修复企业间矛盾关系。仙北法庭审理的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涉及上海、四川、湖北三地企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案件争议难以达成共识。为尽快化解三方企业矛盾,厘清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仙北法庭组织人员前往上海、四川等地实地调查走访,迅速认定相关事实和法律关系,最终促成多方调解,圆满化解矛盾。
履行好审判职能,当好助企“前哨站”。辖区服装产业园入驻了大量中小微企业,为了向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司法服务,今年5月,仙北法庭在服装产业园设立法官工作室,安排法官干警定期值班,及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着力优化司法供给,强化与园区管委会、工商联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助企活动。
加强涉企案件包联、回访制度。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落实企业包联制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多发、易发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引导,帮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建立涉企案件判后回访制度,积极了解判后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指导。
打造特色法庭,为企业破产工作助力。今年来,天门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企业均在仙北法庭辖区。为保障破产审判工作顺利进行,5月19日,在仙北法庭设立“破产案件巡回法庭”,为各方债权人提供咨询窗口,指导当事人申报材料,依法维权。
三、坚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注重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配合,对法庭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方面问题,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反馈,服务党委科学决策、政府依法行政,最大限度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加强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的司法联动,开展送法进企业、进车站、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到当事人住所地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持续推进诉源治理。以辖区2个乡镇综治中心为联络点,将辖区46个行政村全部纳入联动范围,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民调主任建立常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基层。三年来,共审理家事纠纷251起,其中调解、撤诉128件,调撤率50.99%。
不断强化司法保障。倡导新风尚,依法治理高价彩礼等不良习气,推动辖区移风易俗和文明乡村建设。张某与郭某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涉案彩礼30万元及其他财产17余万元,经法庭及多方调解,当事人当庭返还36万元,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贯彻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家暴受害者撑起法治“保护伞”。
岁月见证初心,奋斗践行使命。仙北法庭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