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
2018年,我怀揣对法治的虔诚信仰,踏入天门市人民法院。七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我从一名法律新人成长为手握法槌的刑事法官。回首这段旅程,从仙北法庭的田间地头,到岳口法庭的乡邻里短,再到速裁团队的日夜兼程,最终步入刑事审判庭的庄严肃穆,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一次深刻的淬炼,让我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有了更厚重的体悟。
扎根基层:在乡土中感知法治温度
我的司法之路始于基层。在仙北法庭与岳口法庭,我将双脚真正踩进泥土。法律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家长里短。我曾为一桩债务清偿争议,在田埂上耐心调解;也曾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用乡音反复沟通。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法官不仅要精通法理,更要洞悉人情,每一个“小案件”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当看到矛盾化解,当事人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时,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与司法的力量。
速裁锤炼:在效率中追求公平正义
如果说基层法庭教会我“深度”,速裁团队则教会我“速度”。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我必须与时间赛跑,在最短时间内厘清事实、公正审理。高强度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快速提炼关键信息,学习驾驭庭审节奏。我深刻领悟到,效率同样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因为“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对于焦急等待的当事人,每一次及时判决,都是对他们权益最有力的维护。这段经历,锤炼了我的业务能力,也让我对司法公正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
心存敬畏:在刑事审判中守护底线
如今,作为一名刑事审判庭的新入额法官,我站上了庄严的审判台。当我第一次穿上法袍、敲响法槌时,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涌上心头。法槌千钧,一端系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另一端系着公民的自由与生命。刑事审判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容丝毫懈怠。在这里,我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人性与社会现实,每一个案件都是对法律智慧和职业良知的双重考验。我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审查每一份证据,确保裁判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我深知,一个细微的差错,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严守罪刑法定、证据裁判原则,做到不枉不纵,既要让犯罪者受到应有惩罚,也要坚决保障被告人的人权。
不忘初心:以法之名践行庄严承诺
回顾七年历程,从青涩到成熟,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岗位在变,环境在变,但那份对法治的信仰和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这段路,有成长的喜悦,也有办案的艰辛;有化解纠纷后的慰藉,也有面对复杂案情时的深思。正是这些点滴的积累,构筑了我职业生涯的基石,也塑造了今天的我。
前路漫漫,我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在每一个案件中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人民法官的庄严承诺。